澎湖縣旅遊景點
鯉灣遊憩區
鯉灣為呈現弦月形的一個天然小灣澳,為七美早期近海作業的港口,現在剩下南側小範圍的簡易鯉港,沿著海岸道路,經過雷達站,在斜坡彎道上,就能看見呈弦月形的海灣,周圍的玄武岩地形發達,壯觀且多變,海蝕地形處處可見。
青灣仙人掌公園(暫停營業)
青灣仙人掌公園原為日據時代廢棄的軍事營區,總面積18公頃,最高處海拔高度37.1公尺,營區內可看到佈滿地的仙人掌、日據時用玄武岩砌成的碉堡、特殊的柱狀玄武岩景觀,至頂高處可欣賞海景,氣候良好時還可看見虎井嶼與桶盤嶼等小島,美麗景色盡收眼底。\n
七美南嶼城
南嶼城,以七美島所產之玄武岩塊建構而成的城堡,是七美陳氏家族為了感念先人在七美開墾的辛勞而蓋的紀念性建築,是七美島上相當著名的特色地標。玄武岩建構的南嶼城石門內側,嵌有「重修南嶼城記」石碑,紀錄七美陳姓先祖陳進,歷經數十年的胼手胝足努力下,家族繁衍且累積許多財富,又為防盜賊而興建這座南嶼城。
北海遊客服務中心
北海遊客服務中心位於澎湖縣白沙村的赤崁村,是北澎湖地區主要的遊客服務中心,主要提供諮詢、候船、購票、解說與餐飲等旅遊服務,也有提供置物櫃以及行李保管服務,方便出遊的旅客使用。
後灣沙灘
澎湖湖西鄉東岸海邊,處在龍門、菓葉兩村中間的草原地帶,龍門後灣沙灘地點隱密,鮮少人駐足,這裡大部分都是空蕩蕩且寧靜。
興仁水庫
興仁水庫位在雙湖園園區旁,澎1線和澎4線交會處,從澎5線也可到達;這個水庫是澎湖地區重要的蓄水處,主要供應馬公地區用水;這裡周圍種植了許多的木麻黃、小葉南洋杉、銀合歡、草海桐和瓊麻。
西嶼大義宮
本廟約創建於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旱期為奉祀溫府王爺,於三十多年前增加奉祀關羽(文衡聖帝)而名為「大義宮」,近年重建約耗資千萬元。廟貌金壁輝煌、宏偉浩大,為西嶼鄉之觀光勝地。
青螺濕地
青螺濕地位於湖西鄉北岸,為重要的生態敏感區之一,也是國家級濕地,由北而南分為四區,包含青螺沙嘴海岸區、紅樹林復育區、青螺魚塭棲地、紅羅灣潮間帶區,面積遼闊且海岸濕地類型多樣,有岩礁和礫石海岸、沙灘和泥質海岸,以及紅樹林、潮池、沙洲、魚塭等濕地類型,是國家級重要濕地。
溫王宮
建於清朝康熙年間,很早之前即具有顯赫之名,往來台廈的船隻,進出外塹灣必須要準備牲醴,祭拜後將它投入海中,虔誠以求平安。
奎壁山地質公園(摩西分海)
奎壁山在海水退潮的時候會露出一條S型的長長的礫石路,將奎壁山與赤嶼兩地相接,是典型的陸連島地形,在退潮的時候可以下去踏浪走到赤嶼。
嵵裡沙灘
嵵裡沙灘是由珊瑚和貝殼在風積作用下構成,綿延一公里多,是體驗澎湖海岸風光不能錯過的景點之一,沙子在夕陽西下或是晨曦時,呈現美麗金黃色,相當迷人。
澎湖紫微宮
佔地三百坪,坐鎮宮內最頂層的微大帝為塑鋼塑造,約七層樓高,是澎湖目前最高之天神。
蓮花座
蓮花座位於桶盤嶼西南方的海蝕平台上面,蓮花座其實是一個火山口的構造,因為四周經常被海水沖蝕,,所以凹陷,唯獨中央有一個突起的小山丘,從上方向下俯瞰,或是從遠處觀賞,就像是一朵盛開巨大的美麗蓮花一樣,所以又被稱作是蓮花座。
菊島之星(漁人碼頭)
漁人碼頭位於馬公市第一二漁港區,係港區商圈再發展轉型,兼顧漁業生產與觀光休閒,成為水岸再發展區;菊島之星是座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大郵輪,內部是漁會魚產品直銷中心。
外垵假砲(外垵餌砲)
外垵餌砲,又稱「西埔假砲」,設於西埔頂,位於外垵村高地上,在前往外垵燈塔前方,位在窪地當中,是西嶼西臺前往西嶼燈塔道路旁的一座歷史建築。
媽宮城隍廟
澎湖地區共有兩座官設城隍廟,因早期澎湖地區的發展集中在文澳一帶,但文澳地區腹地較小,發展有限,隨著媽宮(現今馬公)發展,清廷將澎湖廳署遷移至媽宮,建設媽宮城,也連帶設立了媽宮城隍廟,現為中華民國內政部訂定三級古蹟。
青螺沙嘴
青螺沙嘴濕地是澎湖特別的生態景點之一,為澎湖本島最大的沙嘴地形。在青螺村北側虎頭山的西北岸有一條略成鉤狀的沙嘴沙灘,是澎湖本島少見的海積地形景觀。
北辰市場
北辰市場是馬公市區最大並且最重要的市場,民國72年規劃,並於73年完工,占地約為1038坪,兩層樓式。建築本體一樓是販售各式蔬果、海鮮,二樓是肉品販售專賣區。
媽宮古城(順承門)
現在順承門就是小西門,和一般城牆中雉堞會預留方孔作為觀測和射口的方式不同,順承門用澎湖當地所生產的火成岩砌牆身,上面接上老古石砌成的城垛,上下兩層中間砌一皮尺磚作為裝飾,再以牡蠣殼灰抹在表面作為保護的作用,目前澎湖媽宮城遺跡僅剩下順承門、大西兩座城門以及部分西段的城牆,而且這座順承門是目前媽宮古城殘蹟中唯一保存的門樓建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是台澎歴史最悠久的媽祖廟,有廟內保存的明神宗萬暦32年(1604)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石碑為證,此碑也是台澎第一石碑。
貝殼教堂
為形塑「情定澎湖灣」意象,特以沙灘、貝殼、愛情、海潮及音律等元素為創造構想,於林投沙灘上打造一座以心貝為形象的貝殼教堂。
花宅聚落(與曾家古厝融合更名為望安花宅,故關閉)
望安花宅聚落是澎湖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傳統聚落之一,300多年前漢人移民到此,地形周圍山丘環繞,如同花瓣環繞著花心,居民在花心(山仔尾頂)附近墾地築屋,因此名為「花宅」,台灣光復後,因地理位置在望安鄉本島四個村落的中央,而改名為中社村。
七美-下巷
七美下巷位於鯉灣遊憩區跟大獅風景區之間,有一處是由玄武岩斷崖所圍成的小海灣。沿岸地帶因海蝕作用,形成兩缺口,如同一巷道,上方所謂之頂巷,南方是缺口較大的叫下巷,是當地居民通往海邊必經之路。
永成古厝
咾咕石厝是澎湖在地最富人文色彩的象徵,永成古厝位於合界社區的三落古厝,最鼎盛的時期有三排、八間、四櫸頭,共48隔間。
雞善嶼
從湖西鄉的沙港村或北寮村等港口出發,位於北寮村東北方約4公里的海面上,有兩個方山台地的島嶼,四周海崖的玄武岩柱狀節理分明,退潮時這兩個島可以相連,原本這兩個島嶼是一熔岩台地,約誕生於1200萬年前,由於激烈的海蝕作用才分割成大、小兩個島嶼。在這兩個島嶼的玄武岩中均含有橄欖石團塊,可知當時熔岩是來自地底較深處。
小池角石雕園區
小池角石雕園區位在池東村的盡頭,天然鑄成的藝術及廣闊的草原,在園區內擺設著有藝術家們創作的大型石雕主題作品,非常適合在此悠閒漫步,欣賞藝術放鬆心情。
望安-鴛鴦窟、藏軍洞(震洋艇基地)
鴛鴦窟該處景點具有地理、歷史價值,東西向的河谷地形,亦為一處海釣場。
保寧宮
祀奉主神:保生大帝\n祭共日期:釋迦牟尼佛
鶵鳥藝文空間
鶵鳥藝文空間除了書籍販售,也包辦許多講座與活動,海洋保育、生態旅遊、攝影課程到藝術展覽,都只是雛鳥多元經營的一小部份。鳥老闆熱愛賞鳥,定期發行「鳥報」,聊生態聊藝術聊社運聊這座島嶼大小事。走訪雛鳥,除了看書,別忘記帶上一包內行人才知道的海口人咖啡。
赤崁碼頭
由於近年來北海水上活動的盛行,使得赤崁碼頭成為澎湖目前最火紅的一個碼頭,縣政府在此花費巨資蓋了一棟北海旅客服務中心,來往北海各島的快艇大部份均停靠在此,服務中心內有可愛的壁畫,二樓設有餐廳可供旅客吃飯。
馬公東甲北極殿(啟明)
澎湖馬公市三大甲頭廟之一,創建於清代,主祀神明為真武大帝,光復後再奉祀都察院溫府王爺,坐鎮殿內兼任副神,並於廟壇右祀準提菩薩,供善男信女膜拜
天湖宮
花嶼村民的信仰中心,其廟埕的左前方豎立一支一個斗座的旗杆。位於村落的北方,座北朝南,是島上規模最大的廟宇。建於清光緒年間,供奉開基主神李府王爺,目前廟內主神為魯府王爺,其誕辰為農曆十一月十六日。
菓葉聖帝廟
祀奉主神:關聖帝君\n祭典日期:農曆五月十三日
望安花宅(與曾家古厝融合更名為望安花宅,故關閉)
花宅為古時名稱,現在稱為中社古厝,位於望安鄉中社村,保留完整的澎湖集體古厝民宅,光復後改稱為中社村,其建築型態為三合院建築,主要大部結構由內向外看,是特殊的古聚落建築文化特色。
菜園濕地
菜園濕地位在馬公內港東北岸的灣底,北臨205號公路旁的雙湖園及興仁水庫,東至201號公路旁之興仁進士第,西至菜園生命紀念公園,南至菜園魚塭之潮間帶。
山水漁港
在知名的山水沙灘東側為山水漁港,旁邊則是山水觀星公園,於2008年整建完成,有涼亭、觀星指示牌、步道。
威靈殿
乾隆年間,自福建金門移民至此,恭塑池王爺神像以祀之,迄今已三百餘年,並經數度重修,最後為民國六十二年重建落成。
啟明宮
祀奉主神:徐府王爺
姑婆嶼
姑婆嶼位於白沙的西北方、吉貝嶼的西南方,為一座玄武岩構成的方山台地,南、北長約1公里,是澎湖群島中最大的無人島。全島露出許多多孔狀玄武岩,表層覆蓋著富含鐵質的石英砂岩層,對比強烈,在澎湖各島不同地質中是個異數。
沙港村˙大尾尖頂塔
沙港土地公前區域,於北勢及南勢(花後塔)各有一座石塔,此大尾尖頂山丘正好位於中央,於民國69年北極殿玄天上帝指示,需在此處安設石塔,以平衡地理缺陷,並達到鎮煞、彌補地理,保佑村民平安之功能。資料來源:沙港村地方耆老口述、部分摘自《澎湖的辟邪祈福塔》一書
林投沙灘
位於湖西鄉的林投沙灘與林投公園、隘門沙灘相連,沙灘的砂質細密,因為看起來很像金色的沙子,因此有林投「金」沙灘的稱號。在沙灘上有一座以沙灘、貝殼、愛情、海潮及音律等元素為構想的貝殼教堂,以心貝為外觀造型,屋頂上有著心型鏤空的四葉幸運草,會隨著時間產生不同的、自然的光影律動,是沙灘上的一大亮點。
虎井西山公園
虎井嶼全島分為東山及西山,村落位於兩座山中間的平坦區域。東山目前是軍事管制區,不對外開放,而西山在國軍撤防之後,便改建成虎井西山公園。
目斗嶼燈塔
這座黑白相間的燈塔,是目斗嶼的地標-目斗嶼燈塔。目斗嶼位在吉貝島北方約3.8海浬,因爲形狀像木匠彈線用的「墨斗」,而被稱為「墨斗嶼」,後來取其諧音,改稱「目斗嶼」。在澎湖群島有人居住的島嶼中,目斗嶼是位於最北端的一個,因此也被稱為「北島」,而目斗嶼燈塔的舊稱便是「北島燈塔」。
雞善嶼
提到澎湖的玄武岩景觀,就不能不提到雞善嶼。擁有「東海黃山」稱號的雞善嶼位於湖西鄉北寮村東北方4公里的海上,是由大、小雞善島嶼組成,退潮時兩島相連,可步行往來。
北寮遊憩區
北寮奎壁山的「奎壁聯輝」是清朝澎湖舊八景之一,奎壁山下東側沿岸,與無人小島「赤嶼」之間,在退潮時會裸露出S形礫石步道,約300公尺長,近年成為遊客戲水生態旅遊的據點之一,但因發現水淹腳時回漲速度甚快,務必精算潮汐,縮短逗留時程,以免發生危險。奎壁山地名的由來:自海上眺望奎璧山海岸時,山壁走向極似一隻趴臥於海上的海龜,故
中屯風力園區
中屯古地名叫做中墩,因座落於澎湖本島和白沙島之間形成土墩而得名,光復後取諧音為中屯。後來分別興建了永安橋和中正橋北接白沙、南接澎湖本島。之後加上跨海大橋的興建,才將馬公、湖西、白沙跟西嶼四個鄉市連成一氣。
通梁古榕
通梁村保安宮前超過300年的老榕樹,是澎湖綠蔭最大的神木,共計擁有95根氣根的老榕,綠蔭覆蓋廟前空地形成一片乘涼歇息的廣場,若是沒有認真觀察,實在難以相信全是來自於同一棵樹的枝幹。
二崁傳統聚落保存區
二崁村於民國90年經內政部指定成為國內第一個傳統聚落保存區,近年來完成修復的古厝交由「二崁村聚落協進會」充分利用,發展成為具有在地文化特色的各項小型展覽館,有常民生活館、潮間帶館、社區博物館、漢藥館、童玩館、褒歌館等。走入二崁,映入眼簾,最吸睛的便是古厝牆上掛滿了當地居民自創的褒歌,內容描述生活點滴或傳頌男女思慕情懷,
大菓葉柱狀玄武岩
日治時期為聯絡馬公與西嶼間的海上交通,在大菓葉海邊闢建碼頭,挖取石塊泥土時意外地發掘了這片埋於土中、沈睡千年的壯麗柱狀玄武岩,可謂澎湖本島容易親近的柱狀玄武岩。
七美遊客中心
提供旅遊諮詢等服務
南嶼城
南嶼城是七美早期作為抵禦外來侵略的防衛設施,在拱型玄武石門內側,嵌有「重修南嶼城記」石碑,南嶼城全部採用玄武岩堆砌而成,有著方正雄偉的格局,拱型城門揭露著一絲絲古意,傍晚時分,落日餘暉泛著柔光,別有一番浪漫風情。
馬公金龜頭礮臺
昔日廝殺的煙硝已隨著時光荏苒為之消散,充滿歲月履痕的金龜頭礮臺如今已經過修復,帶著古老的故事及新面貌與遊客見面,於106年4月26日開放參觀。
目斗嶼
目斗嶼位於澎湖縣白沙鄉,澎湖群島最北邊,全島皆為玄武岩層構成,在此興建全台灣塔身最高的「目斗嶼燈塔」。面積也只有0.021平方公里,是一個迷你小島,島上以目斗嶼燈塔聞名。
東吉嶼燈塔
東吉島位於望安島之東南側,為早期澎湖往台灣之海運中繼站,素以水路兇險緊臨黑水溝著稱,故島上建有黑白相間燈塔一座,聳立於藍天白雲下與四週之綠草相映成趣。
赤崁仙人掌公園
位於赤崁碼頭的赤崁仙人掌公園,明顯地標就是在北海遊客服務中心的停車場後方,有塊約3層樓高的岩壁,因地勢較高,這片仙人掌公園可保留較完整且壯觀的仙人掌植物和果實景觀。
險礁嶼
看過偶像劇「原味的夏天」,一定對劇中藍天白沙的迷人景緻印象深刻。位於吉貝嶼南方的險礁嶼,因附近多暗礁而得名。險礁嶼四周海底資源豐富,綺麗的海底世界,吸引許多遊客來此浮潛。
虎井西山公園
虎井嶼為在澎湖群島西南側,為澎湖第七大島,距馬公約7海里,從馬公搭船船程約25分鐘。\n位在西山上,有一西山公園,上面有一尊漢白玉觀音巨像和十八羅漢,都是旅居香港的鄉親陳英傑回饋故鄉建造的,另設有慈恩亭供人休憩。再過去尚有虎井西山地下碉堡和北回歸線紀念碑。\n在虎井嶼遊賞豐富自然景觀、憑弔戰地歷史外,還可感染一下傳統漁
桶盤嶼民宅一字印
桶盤嶼全島都是由玄武岩石構成,所以當地居民也就地取材,利用玄武岩來做為建造房屋的建材。事實上,澎湖地區地勢比較平坦,接近熔岩台地的地形,也沒有高山可以阻擋冬季時強烈的東北季風。因此在澎湖本島發展出咕咾石石牆,來阻擋冬季強烈的東北季風,讓作物能夠生長。
南寮社區
南寮村內有很多以咾咕石建築的紅瓦、石牆的傳統房舍,有獨棟式、三合院式,也有一大家族型態的建築。近年這裡以裝置藝術妝點村落,一些藝術家更是以浮球漁具作為創作素材,巧慧的繪製出一張張可愛的動物臉譜‧來這緩慢行,遊走在老房舍中,細品味離島鄉村閑散的生活步調。
山水濕地公園
山水濕地入口處有縣府設置的「山水濕地公園」石碑。山水濕地上有不少定沙植物,例如貌似海膽的濱刺麥。
大倉嶼
大倉嶼位在澎湖的中心點,被澎湖本島、白沙島及漁翁島圍繞,因此擁有『內海珍珠』的稱號,屬二級離島,可徒步或單車漫遊全島。
白坑沙灘
白坑沙灘,在湖西白坑村,由珊瑚碎屑組成的沙灘,因鮮少人知曉,顯得這裡特別寧靜、神秘。
七美人塚
七美人塚位於澎湖七美鄉的南港村,朝著東南方的南滬港走可以看見傳說中的七美人塚了,七美人塚有兩個石碑,是現在唯二現存的,分別在香花樹的前後,上頭的字體因為年代而變得模糊無法辨識。
內垵村塔公塔婆
位於內垵村西北,內垵北港附近。 古稱內塹為內垵,因地勢低窪,北、東、南三方面均有坡地環繞,而西方面臨海洋形成破缺。由北港向西,距離約一海浬中有暗礁,俗稱為海瀨礁,其礁北之陸地俗稱「鱟仔尾」;而海瀨礁與鱟仔尾之間,構成水溝如箭,直射內塹聚落。
青灣玄武岩
在馬公,往風櫃方向縣道201號公路段的左邊山頭,可以見到聳立在路旁的青灣柱狀玄武岩。澎湖的玄武岩因長時間的風化及侵蝕作用,展現出不同樣貌,而青灣這裡,便是其中一項最具風貌的柱狀玄武岩。
望安花宅(中社古厝)
中社村最有名古厝是窗戶有曾字的曾家古厝,這間華麗的古厝就是聚落中保存最完整的。
吉貝沙尾
澎湖北海最大的島嶼,沙尾海灣上一道數千公尺的黃金海灣綿延海際,藍天碧海與金色海岸相映成趣,海灣上有度假小屋可住宿,是相當具有觀光渡假價值的地點。吉貝沙嘴由西崁山向東南方延伸,盡頭因受海流影響而形成深入海中的沙嘴,從空中欣賞,宛如大海中的金白色湯匙。
竹灣螃蟹博物館
螃蟹博物館裡面展出的有3百多種,館內多達數千隻的標本並且陳列活體供民眾參觀,老闆的螃蟹收藏,在館內所展出的螃蟹大部份都是來自澎湖海域,螃蟹的標本是館長自己利用多年研究的獨門技巧。
洪根深美術館
為表彰洪根深傑出藝術成就與貢獻,本縣特以歷史建築設立洪根深美術館,邀請蕭瓊瑞老師策展,就「藝術家的洪根深」、「藝術運動者的洪根深」、「藝術教育家的洪根深」為美術館開幕展出之三大面向,期盼本館成為國內重要之水墨基地,賡續推動當代水墨藝術之發展。本址原為清代台灣府台灣縣澎湖巡檢司水師副將公署(即協鎮署),後改為澎湖通判衙門
大菓葉柱狀玄武岩
大菓葉柱狀玄武岩,這片雄偉的玄武岩石壁,是因為海底下溶漿因為地形上升,溶漿冷卻收縮之後,岩體產生的五、六角形的岩柱破裂,這種破裂面舊稱為柱狀節理;整片山壁都是這種柱狀節理,而且高度夠高,形成非常特殊的景觀。
宸威殿
明末清初由福建金門一帶移民到本社奠居,奉劉府元帥金身護衛憑依,於清康熙三十八年已卯八月在此發源地初建一小廟,乾隆二十五年庚辰重建一次增祀池府王爺等神像奉祀表號辰威廟,此後歷經四次重修,民國五十三年甲辰春由發起人陳彭、李羽召集商議帝五次重修,擇吉於民國五十四年乙巳三月初八巳時出火拆起重修,至翌年丙午正月初五日申時恭迎神聖
五孔頂
五孔頂,爬上去有砲台,因砲台石壁上有五個孔狀開口用來鳥瞰港灣,監視敵情,因此稱為五孔頂砲台。
觀音亭
位在媽宮城牆西側海岸邊,是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的廟宇建築,廟內供奉的是南海觀世音菩薩,在日治昭和二年(1927)重建成現今面貌。
澎湖郵便局
在馬公港附近,可見一棟綠色建築物著中華電信藍色圖騰,這棟建築物的前身就是媽宮郵便普通局。是日本政府在1924年打造的,負責澎湖當時的郵政業務。
四眼井
四眼井又名四孔井或四穴井,井深5.6公尺,井寬1.8公尺,為了避免孩童大人不小心掉入井中,所以將井口加高;然後為了維護汲水的秩序,所以將井分成四個方向,加蓋井眼,每個井口的內徑剛好36公分,分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讓家家戶戶都可以方便排隊取水。過去是中央街一帶居民生活和飲用水的來源,現在轉型成為觀光。
施公祠及萬軍井
位於澎湖縣馬公市中央里中央街的施公祠,原名為「施將軍廟」,約建於清康熙23年(西元1684年)。廟裡主祀施琅神像,以其任水師提督,有功于清廷,乃建施將軍以資紀念,道光二十三年後才易名施公祠。至今已有400多年以上歷史,為澎湖地區第三級古蹟。
澎湖海洋地質公園中心
澎湖海洋地質公園中心,位於馬公市公所附近,政府設立地質中心。地質中心內有地質公園的介紹,還有澎湖的自然保護區,和貓嶼海鳥保護區、七美石器工廠的分佈圖、澎湖地質年代表、世界各國地質公園、台灣地質公園、石材生活主題、澎湖特色景觀、玄武岩的介紹等等,非常豐富詳細。
東昌營區
東昌營區(西嶼西堡壘),屬於海岸防禦工事,計由3砲座6砲位構成,是日治時期澎湖島嶼要塞之一,現在是西嶼鄉潛力景點之一。
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
綠蠵龜館館內,可以看到自然生態、候鳥、保育生物等展覽介紹,還有重要的「綠蠵龜」介紹,說明各類龜種特徵判別、分布環境等展示內容。
景福祠
祀奉主神:福德正神祭典日期:農曆二月二日
瓦硐張百萬故居
瓦硐村清朝時期稱為「瓦硐港社」,日據時代分別稱作「瓦硐鄉(社)」及「瓦硐」,光復後才稱為瓦硐村。
沙港古厝群
沙港古厝位於湖西鄉西北方,居民分成四個族群(包括頂社、下社、土地公、水窟),農田較集中在村子的東南方。東、北、西北三面臨海,海域的潮間帶非常遼闊,是村民出海運作的理想空間。
外垵三仙塔
外垵三仙塔,又名西埔三仙塔,坐落在外垵村溫王廟西南方的村前山頂上,矗立於山崖上的3座鎮煞石塔,位置居高臨下俯瞰整個外垵村。
小池水庫
小池水庫,為解決民生用水而建置,這裡常見白鷺棲息,所以也是愛鳥人士賞鳥的好地方。在水庫後面有片當地人稱夢幻海灘的美景的網垵海灘,俗稱夢幻海灘。
竹灣紫菜礁
紫菜礁位於竹灣村西北方的海岸,此處有許多特殊的地形風貌,除了海蝕溝、海蝕平台地形外,連綿壯觀的玄武岩石柱,以及石柱下方南北向長形岩礁都是此區域的特色;岩礁深入大海,終年受浪花的衝擊而盛產紫菜,故稱為紫菜礁,是竹灣天然紫菜的產區。
龍門商港
2017年4月28日,澎湖龍門至嘉義布袋客輪雙向航線正式通航,相距28海浬,總航程約55分鐘,更拉近台灣與澎湖之間的距離,較既有的馬公-布袋航線縮短了將近30分鐘的航程。
澎湖觀音亭寵物公園
位在觀音亭濱海遊憩公園內、帆船訓練中心後,鄰近澎湖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及海堤外停車場,交通很方便。\n
後寮威靈殿、魑魅魍魎石敢當
後寮威靈宮,主祀保生大帝,又稱大道公、吳真君,字華基,號雲東,祖居福建泉州府同安縣明盛鄉基善里白礁村,今屬漳州市龍海縣角美鎮。幼年時聰穎絕倫,夙具道性,稍長博通天文地理、禮樂諸書,尤其擅長醫術,醫名逐漸傳播民間。
港子老榕樹
港子老榕樹位在澎湖白沙港子村,203線道上,往澎湖水族館路口,就在保定宮廟埕。是澎湖第二老榕樹,因在兩側各一棵,又有情人樹之稱。兩株榕樹環抱著廟宇,像似在為保定宮遮風避雨,這裡也是村內老人下棋、小孩嬉戲,閒話家常的好去處。
吳府殿
祀奉主神:吳府千歲
華娘廟
創建年代可能在清代中葉
海靈殿
清道光十七年在廈門雕塑,從祀於本里西方地藏王廟內,為外籍來澎任官在本地物化者,後王爺大顯靈威,為本里弟子卜地建廟於此。
上帝廟(山水)
嘉慶八年設廟並供奉玄天上帝、文衡聖帝、水仙王、劉大王、太子爺等神明以祈求合境平安,民國六十三年重建。本廟的乞龜活動是澎湖最著名的民俗活動之一,元宵節時可前來參觀。
孔廟
澎湖孔廟的前身即是文石書院,而文石書院就是澎湖最早的文化傳播地,位於馬公市東郊,是清乾隆三十一年,第十八任澎湖通判胡建偉所創建。由於澎湖盛產文石,喻意書院作育英才如石紋之五彩繽紛,故名「文石書院」。
牛姆坪
牛姆坪是一片廣闊的草原,也是露營的絕佳地點,在此地可以充分感受廣闊天空的藍以及大片的青草綠,相當愜意。 而小台灣的位置則是在牛母坪的海崖下方,造型極度相似台灣的縮小版,相當特別有趣。
三聖殿
祀奉主神:金府千歲\n祭典日期:農曆五月七日
蕭府廟
廟內有一嘉慶甲戌(十九年,1814)年的「王奮厥武」木匾,推測本廟可能初建於清乾隆年間。
清水宮
祀奉主神:清水祖師
天后宮(西安)
祀奉主神:天上聖母\n祭典日期:農曆三月二十三日
澎祖海產加工廠
澎祖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四面環海的澎湖縣白沙鄉赤崁村,鄰近海域潔淨、漁產豐沛,尤以丁香魚最為聞名。每年丁香魚季,經常湧近大批遊客爭相採購,赤崁丁香令人激賞的品質早已廣受消費者的肯定和歡迎。澎祖食品係以澎祖海產加工廠為基礎設立,十多年來自產自銷,經營新鮮魚貨承銷和本地海產加工、販售…等業務,累積了豐富且專精的海產加工技術。
福德宮
供奉主神福德正神、副神岳府千歲、薛府千歲、蘇府千歲,約建於乾隆七年(1742)。
澎湖生活博物館
澎湖生活博物館位於馬公市,藉由博物館的立體展示,讓遊客們可更進一步了解有關於澎湖在地。是一處結具教育意義及值回票價的觀光休閒場所。
西嶼彈藥本庫
西嶼彈藥本庫
西嶼坪嶼
南方四島中最西邊的西嶼坪嶼,距離望安約25分鐘航程,緊鄰東嶼坪嶼,兩島關係密切,合稱「半坪嶼」或「嶼坪」。在岸邊就可見到島上信仰中心「華娘廟」,供奉主神是華娘,還有武帥、媽祖等神祇。要前往村莊的話,要從碼頭走上一條叫「好漢坡」的斜坡才會抵達,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硓石和玄武岩堆疊的古厝,然而目前居民幾乎都已經外移。
吉貝石滬文化館
在吉貝嶼的碼頭旁邊有吉貝遊客服務中心,這裡提供提供民眾民宿、搭船、旅遊景點諮詢,也是休息、等候船班的好地方。在遊客中心的東側有石滬文化館,是為了保護傳統的石滬文化而設立。因為澎湖是全世界石滬最多的地方,總計將近600口,其中吉貝就有近百口,因此被稱為「石滬的故鄉」。
觀音亭親水遊憩區
觀音亭又稱觀音廟,位於媽宮城牆西側海岸邊,創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西元1696年),由澎湖水師游擊薛奎所創建,廟內供奉大慈大悲南海觀世音菩薩,是全澎最早的一座佛教寺院。光緒十一年(西元1885年),曾一度為法軍所毀。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總兵吳宏洛捐銀修補。日治以來也屢有整修,民國48年(西元1959年)擴大改建成
澎湖機場旅遊服務中心
提供旅遊諮詢等服務
北海遊客中心
提供旅遊諮詢、遊艇服務、候船室、販賣部、餐廳等服務,要前往北海各個島嶼,就要到位在赤崁村的北海遊客中心購買船票,從赤崁碼頭搭船前往吉貝嶼、險礁嶼、目斗嶼等島嶼。
望夫石
七美嶼因島上男人捕魚工作危險艱辛,易生意外,早期曾有「寡婦之島」戲稱。相傳在望夫石附近住著一對恩愛夫妻,某日丈夫出海捕魚遲遲未歸,妻子隻身到岸邊等待郎君回航,日復一日,終不堪飢寒,香消玉殞。後人將她安葬於海邊,石岸竟風化成一婦人仰躺的形貌,包括頭髮、身軀、雙足及懷孕的小腹唯妙唯肖,望夫石的傳說於是不脛而走。
月鯉灣遊憩區
呈弦月形的月鯉灣,為天然的小灣澳,是七美島漁民最早近海作業的港口,現況僅以南側小範圍闢建為簡易的「月鯉港」。 鯉灣白色珊瑚碎屑的海灘,不但是七美唯一的戲水區,其海域極適合從事浮潛活動。附近的玄武岩地形非常發達,柱狀玄武岩呈倒臥狀、放射狀、交錯狀,頗為壯觀且多樣化;海蝕地形則處處可見。
小台灣
小台灣位於澎湖縣七美嶼的東北方,由牛母坪沿著濱海公路往北走,經過斜坡路段時會看到一個觀景涼亭,站在涼亭上即可觀賞到經年累月海浪拍蝕的結果,成為形狀酷似小台灣的海蝕平台,因此稱作七美小台灣,還有狀似龜山島的岩石在同樣的位置,在海水退潮時形狀更為明顯。
第一賓館
第一賓館是日治時期的建築,有著和洋混合式的外觀,最初的貴賓館是日本政府為了紀念1908年在澎湖海域爆炸的松島艦上罹難的223名官兵,於是在1912年興建松島紀念館並附設貴賓館,主要作為招待日本皇族及高級官員的招待所。後來於1940年因為馬公第一漁港的興建,改建貴賓館到觀音亭北側高地,視野變得更加開闊。
小白沙嶼
地質景觀多變,南方有美麗的白色沙灘,是典型的沙嘴地形,還有因受到海水侵蝕而形成的豆腐狀的灘岩及壺穴;東岸的塔狀及彎曲狀的柱狀玄武岩,造型均十分特殊。
鳥嶼
玄武岩柱從東岸一直延伸到北岸,形成高聳的海崖,下方的海蝕平臺則呈現出放射狀的玄武岩柱節理,玄武岩受到風浪侵蝕後,形成獨特的洋蔥狀的風化景觀,地形豐富多變。
重光里˙漳水神石碑
重光里光復前俗稱後窟潭,地勢南高北低,早期遇雨積水而形成三個水潭,分別為「日潭」、「中潭」及「月潭」。於民國24年威靈宮擴建時,翻修凌霄寶塔,安置「漳水神」石碑,據說是要用來破除由南方的田溝流向聚落的「水箭」,且月潭弓形面則面向北方的吼門,即有破吼門鎮水煞的功能。資料來源:部分摘自「重光里日月潭簡介」
重光里˙凌霄寶塔
早期跨海大橋尚未興建時,通梁跟西嶼之間的地理,俗稱「吼門」。在環境上似海水會直衝村莊而來,且重光里西端稱草仔尾,以前屬馬公第一公墓,因此威靈殿池府王爺指示須建塔來抑制地理上的缺陷,其命名「凌霄寶塔」。塔頂葫蘆面向四面八方,並與日潭與月潭之間的「漳水神石碑」共同保衛整個村里。資料來源:重光里地方耆老口述
案山里˙平安寶塔
傳說案山里曾有位法力高深之人,當這位村民都視為不凡的高人異士過世後,居民將他的體內器官於河邊清洗,但不小心將肝及腸遺漏了,後變成龜和蛇在村里作怪,居民不堪其擾,求助於案山北極殿上帝公,利用寶劍將作亂的龜和蛇收服於塔內,其劍、龜與蛇也成為石塔中的三寶。平安寶塔也成為今日案山的指標,同時具有保佑船隻行駛平安的功能。資料來源
竹灣
西嶼鄉竹灣村海鱺箱網養殖場曾是「保力達B 養殖篇」廣告片的拍攝地點,澎湖漁民們的辛勤可在這個廣告片中窺知一二,澎湖海產的美味新鮮早為大家所知悉,片中活蹦亂跳的海鱺所做成的生魚片,是澎湖海鮮餐廳的主菜之一。
澎湖水族館
館內有觸摸池、魚兒啄菜等,每天上午及下午兩個時段在大洋池都有精彩的餵食秀,可以看到飼育員和海洋生物們的有趣互動。
後寮三十人公廟
三十人公廟的起源根據廟內碑文的說法,在1622年時荷蘭派軍艦入侵媽宮,虎井嶼36位居民駕小船迎擊,但是寡不敵眾,全數陣亡。被村人在兩處海邊發現,就地埋葬,後來村民便興建「南埔廟」祭祀,也就是俗稱「三十人公廟」。現在看到的外觀是2017年信眾出資重建的樣貌。
小門菜宅
走在小門嶼的步道上,沿途可見澎湖的在地特色,用來鎮煞的石敢當,還能看到澎湖群島特有的農業文化景觀-「菜宅」,或稱「宅內」或「圍仔」,是利用能遮蔽與擋風的石牆來保護田地裡的農作物,大多數的菜宅是就地取材以硓石堆砌,但少數在水源豐沛的地方也有以蘆竹作為防風的設施。
小池角雙曲橋&虎目石滬
小池角的雙曲橋展臂入海,純白的橋身筆直地延伸至遠方,左右兩側各建立綠色的涼亭。雙曲橋正好位在潮間帶上,天氣好,遇上漲潮的時候,蔚藍的天空與腳下湛藍的的海水,交織出一幅海天美景;退潮後露出大片潮間帶岩盤,當地的居民會趁這個時候來撿拾螺貝或撈魚。
西嶼彈藥本庫
我們常用「銅牆鐵壁」來形容房屋的堅固,不過,西嶼彈藥本庫可是貨真價實的銅牆鐵壁呢!西嶼彈藥本庫包含土窟式清涼彈藥庫,和俗稱銅牆鐵壁的洞窟式彈藥庫,是少見的日治初期軍事建築,也是日軍在澎湖島要塞的四大彈藥庫之一。
吉貝嶼
吉貝嶼位於白沙島北方約5.5公里,為澎湖北海最大的島嶼,也是澎湖夏日水上活動的熱門據點,全島地勢東高西低,由海積地形組成的沙灘及沙尾,成為島上最著名的天然地景。
外垵
外垵村位於西嶼鄉南邊,北臨內垵村,具有天然屏障,因不容易受東北季風侵襲,成為西嶼鄉人口最多的社區,因地形因素,適合發展漁業,成為大多數居民賴以為生的家計。這裡居民主要信奉道教,溫王廟為外垵村的信仰中心,廟中祀奉溫府王爺。
七美-白馬公園
七美鄉白馬公園位於頂隙風景區的路上,騎車由小台灣北邊的雙心石滬,在右方即可見一片公園,最醒目的就是靠近路邊有一顆大紅球(紅龍珠)。
錠鉤嶼
在雞善嶼東南方約1公里的海面上,可以看到四個由玄武岩岩礁組成的錠鉤嶼。由於岩漿流出後形成了各種不同方向的柱狀節理。再經過海蝕和風化作用,大自然將此地岩石雕塑的更加精緻奇特,頗有桂林山水的美名。起伏的地勢,造就成群的海蝕柱,在海蝕柱之間更形成「一線天」的奇景,這難得的景觀令人有「此景只應錠鉤有,澎湖他處無得尋」之感。\n
三官殿
民間一般俗稱五里亭,清代則稱「嘉蔭亭」。此廟原本是供往來行人旅客休憩之涼亭,至於亭中何時開始奉祀神明則無典可考。
林投沙灘
沿著林投沙灘的林蔭大道,就能直通林投沙灘。林投沙灘受到海流的沖積與堆積作用,而形成了從龍門橫跨至林投,再從林投延伸到隘門的沙灘景致。這片美麗動人的金黃沙灘,是由珊瑚和貝殼碎屑,以及孔蟲的殘骸所構成。而林投沙灘早年被當地村民視為是傳統「牽罟」的重要魚場。
水仙宮(日據的商業同業會館)
台廈郊會館〈水仙宮〉為澎湖四大古廟之一,祀有大禹、伍員、屈原、王勃、李白等五水仙。
媽宮黑糖糕觀光工廠
媽宮觀光工廠兼具生產、展示、教育、觀光等功能,並提供觀光客買得到當日現做的黑糖糕,看得到黑糖糕的製程,更聞得到黑糖糕剛出爐的香味,吃得到現做的黑糖糕,增加體驗澎湖糕餅文化,推廣產業觀光。
安良廟
創於康熙51年前身為聖真殿的龍門安良廟,廟址原為一片空地,因先民多次目睹西南方出現燦爛火團,內有三尊神明顯靈,分為李府王爺(安南人)、伍府王爺(安徽人)、黑府王爺(江西人),此外,安良廟請王自民國39年起,多次送、請楊朱張三府千歲,因長期駐蹕傳出神威顯赫的故事,當年823砲戰爆發時,澎湖徵調子弟其他村里死傷慘重,龍門參
祖師爺廟
祀奉主神:清水祖師
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
西嶼燈塔位於西嶼鄉西邊海濱,又稱為漁翁島燈塔,地處高地,視野相當遼闊,列為國家級古蹟。
馬公北甲北辰宮
傳說唐代有文武進士三百六十名,同時遭難,當時的皇上唐太宗憐其無辜特敕封千歲神位專為代天巡狩,遊府食府遊縣食縣,鑒察凡間善惡,此三百六十名進士遵旨自動分組,或五位一組或三位一組巡狩各地方並且都威靈顯赫,所位王船入港必有吉兆,所到之處莫不竭誠恭迎駐驛,以祈求平安。
西嶼東臺
西嶼東臺又稱為「東臺古堡」,位於西嶼鄉內垵村,是清代劉銘傳於光緒十三年所督建的砲台,當時引進西式砲台,以海防及軍事防禦之用。方位坐南朝北,在許多戰役中都發揮了鎮守的功用,現已被列為一級古蹟,富有歷史意義。
觀音亭休憩園區
觀音亭休憩園區是結合歷史及現代的多功能濱海休憩園區,除了具有歷史代表性的觀音亭之外,園區內新建了親水游憩區、國際風帆比賽中心、兒童遊樂場、腳踏車建康跑道、藍球場、溜冰場及寵物公園等公共娛樂設施,成為馬公居民休息運動及觀海的休閒場所。
澎湖海洋資源館
「海洋資源館」係以澎湖擁有豐饒的海洋資源特色為主題,展現以澎湖的海洋鄉土文化及漁業經濟脈絡為主軸,分別從「歷史」、「生活」、「知識」及「保育」四個議題,陳述出多元豐富的海洋面向與資源。
澎湖開拓館
澎湖開拓館的前身是日治時期澎湖廳長官舍,也是臺灣光復後澎湖縣長公館,與澎湖縣政府同屬典型「洋和混合」之日本式建築。館內展示開拓澎湖史料文物,依序從歷史-開拓序曲、移民路迢迢、勇闖黑水溝、聚落開拓、戰爭-烽火澎湖、政經文教發展、建設現況以及閱讀澎湖等展區,娓娓道儘先民開拓的艱辛歷程。
中央老街
中央老街位於澎湖馬公市內,是澎湖發展最早的一條街,因此也有「第一街」之稱,老街的發展可追朔到清乾隆33年,當年商店林立,琳瑯滿目的商品擺放於老街上,人潮接踵摩肩,十分熱鬧,盛況一直到光復後都還是以中央老街為馬公市區主要商業中心。
通梁古榕
通梁古榕位於澎湖縣的白沙鄉通梁村,澎湖第一高齡榕樹,枝枒向四方交織擴展,形成了非常大的天然遮陽休憩之處。
張雨生故事館
張雨生故事館是將歌手張雨生童年居住的眷村─篤行十村改建,由於空間狹小,縣府故將鄰棟建築20、18、16號一併納入整修,作為故事館進行整體佈展;館內擺設昔日傢俱以陳列與張雨生相關的文物,如張雨生照片、創作作品、家書、獎盃、事蹟、影片等,這些文物大部份都是由張雨生的親友及歌迷所提供,極具特別價值。
林投日軍上陸紀念碑
林投日軍登陸紀念碑為日軍侵澎於林投登陸後所立之紀念碑。高約十餘公尺,平面為八角形。以花崗岩建造,周圍以貓江石築成圍牆,主體大約可分為三段構成。建積約四三四平方公尺。為目前國內最早有關日軍侵台之紀念碑。
菓葉日出
菓葉日出是澎湖知名的舊八景之一。菓葉村東邊面臨海邊,海天相連,視野非常開闊,是觀賞日出非常知名的景點;登上觀日樓,居高臨下,是最適合欣賞日出的角度。
蛇頭山遊憩園區
蛇頭山位於風櫃尾部突出的小半島,與北岸的金龍頭共守馬公灣,地形險要,登上山,可以俯瞰海灣、遠眺馬公市,亦可眺望四角嶼和澎湖內灣。
中屯風車
白沙鄉中屯村架設的風力發電廠是台灣第二座風力發電的電廠,也是澎湖第三代風力發電機,目前這裡已規劃成為風車公園,成為白沙鄉的著名旅遊景點和新地標。
湖西紅羅磚窯廠
紅羅磚窯廠紅磚砌成,遠眺赭色古意,拱門與方形窗口點綴其間;磚廠煙囪遠觀一柱擎天別有氣勢。
隘門沙灘(含林投沙灘)
隘門擁有全澎湖最長的黃金沙灘,由珊瑚與貝殼碎屑、孔蟲遺骸等組成,其中以星狀的有孔蟲,最為驚艷,沙灘上白色珊瑚碎屑搭配碧海藍天,就像一條白色錦帶,包圍著湖西鄉南面的海灘,相當壯觀。
湖西天后宮
祀奉主神:天上聖母\n祭典日期:農曆三月二十三日
武聖廟
康熙二十三年初建武聖廟於澎湖校場演廳之右,光緒元年乙亥(公元1875年)春遷至現址。台灣祀奉關公,最早是起源於鄭成功,今日台南之關帝廟就是鄭成功所建造的,而澎湖規模最大的關帝廟,就是現在的朝陽里武聖廟。\n
靖海宮
祀奉主神:文衡聖帝\n祭典日期: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赤嶼(摩西分海)
赤嶼具有典型之玄武岩柱狀構造、岩脈,類似小型火山噴口(具有放射狀與環狀構造),及珍奇海洋生物,漲潮時成一孤島,形勢孤立,極具研究與教育價值。
天軍殿
吾鄉天軍殿左瀕東海,前臨申流,源頭活水,骫骳渣阤,飛赮晚照,風景尤佳。
靈光殿
朱府王爺係明末清初福建金門人氏。副省城考試德仲舉人後攜同邱、余二氏回鄉祭祖。不幸於旅途突遭颱風喪命,遺體漂流至本里海邊,里民將其撈起埋葬於廟前左側,三位尊靈頻頻顯聖,庇護里民有德,邱、余二位陞他處為神,而朱府仍尊位本里,現稱朱府王爺。
莊家莊民俗文物館
該館是澎湖人莊正義四十餘年來蒐羅本地民俗器物之所得。建築內陳列著飲食器皿、服飾、家具、交通工具等日用器物約千件。
龍德宮(講美)
龍德宮
威靈宮
建於明萬曆十三年(西元1602年),迄今已歷四百一十二年。白沙鄉後寮村之先民,不顧驚濤駭浪之苦,由福建省金廈渡海抵達澎湖,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於此地辛勤開墾,但是當地瘴癘常常發生,此時村中之耆老便在此地建立威靈宮,祭祀保生大帝,以保佑求全村之平安。
真武殿
祀奉主神:真武大帝\n祭典日期:農曆二月二日
吉貝聚落
聚落主要位於吉貝南方,吉貝建築因多數就地取材,使用咾咕石整齊切割,玄武岩以及石板,石灰泥運用廣泛,建築雕樑畫棟,門板上彩繪,整體十分具古色古香。
鯨魚洞
小門鯨魚洞位於澎湖縣西嶼鄉的小門村,鯨魚洞原本是一處玄武岩岬頭,但長期受到東北季風,以及海水的不斷沖蝕之後,最後因為海蝕作用,而貫穿出一個如海岬般的海蝕拱門,外型就好像是一隻擱淺在海灘上的鯨魚,因此得名「鯨魚洞」。
馬公金龜頭砲台(整修中未開放)
穹隆式兵房為金龜頭礮臺的主要建築形式,亦為澎湖地區砲台的主要特色。兵房的構築形式是以厚110~115cm的條石砌牆面為兩側牆基,牆頂上用紅磚砌成弧拱形穹隆,磚砌拱券的厚度從完整的現場無法看出,不過一般都以四層為度。為保護磚面,使不滲水,其上再覆三合土層,做成圓角的凸字形屋面。三合土表面長再澆灌柏油以為外層保護。由於長年
龍門閉鎖陣地
龍門閉鎖陣地,昔稱裡正角地下指揮所、湖西龍門南崁閉鎖陣地。台灣澎湖縣湖西鄉龍門村之旅遊景點,肇建歷史可追溯至台灣日治時期,原隸屬中華民國陸軍澎湖防衛司令部軍用陣地。[1]軍方解編後經澎湖縣政府重新整建,今委由龍門村社區發展協會營運,在2020年10月開放啟用。
後寮三八垵魚灶
2017年7月在白沙鄉公所與社區發展協會共同努力下,「後寮三八垵魚灶」重新整修啟用,為使百年的魚灶歷史能夠繼續保存傳遞,魚灶的重現不僅讓老一輩的村民回味往日時光,更是讓後代子孫了解早期漁業社會居民的生活方式,富有教育意義外,更期望能帶動、串連周遭觀光景點,帶來更多遊客促進白沙鄉地區的觀光產業發展。
鎖港漁港
位於澎湖縣馬公市鎖港里,在天然的內灣裡,有個屬第三類漁港的鎖港漁港,為馬公島南部之中心漁港;於民國42年5月闢建拋石式防波堤388公尺及碼頭240公尺,並設有加油站及護岸127公尺。66年度由中央加速計畫補助,完成碼頭及泊地浚渫等工程。
許家村與彩繪壁畫
許家村是個澎湖一落四櫸頭傳統聚院雲集的村落,由於村民都是許姓族群而得名。村落裡多是有著幽靜的傳統四合院落,這裡有幾間「許家古厝」,就為在湖西鄉203號公路旁,尚保留著早期建築傳統古厝的子孫巷、硓石牆、牛車道,更有似隘門防禦工事的八卦巷。
龍德宮(赤崁)
清初康熙年間興建,距今約有三百多年曆史,廟地係由家戶喻曉巨富張百萬所捐獻,主祀哪吒三太子,香火相當鼎盛,為白沙赤崁村民宗教信仰中心,曾多次翻修改建,然三太子的傳奇事蹟,迄今仍為村民所津津樂道。
溫王殿
當初先人均由家鄉攜帶香火來此奉祀,由於物質不豐,乃建草寮為村民參拜之場所,嗣後建廟於本里北崎山麓,至清雍正年廟址於邑南改建新廟流水亨通溫王殿,五十四年八月擇現址,重建新廟改名為德靈溫王殿。
文澳城隍廟
是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內的古蹟廟宇,供奉城隍爺,乃澎湖地區最早創建的城隍廟。文澳城隍廟為縣定古蹟。
福海宮
本廟創建於民國二十三年(西元1923年),廟貌宏偉、堂皇為馬公離島之大廟。
員貝嶼
員貝嶼位在白沙鄉岐頭村東方、鳥嶼西南方,鄰近澎澎灘。因為形狀像螺貝覆蓋於水面而得名,景觀相當優美且特殊。北邊海岸玄武岩柱狀節理發達,以石筆、石硯、無字天書和石墨最著名;員貝嶼東北側海崖柱狀玄武岩體發達,並形成上窄下寬如同百褶裙一般,有著許多摺痕,極具觀賞價值,員貝嶼「筆墨紙硯和百褶裙」不僅是著名地景,同時已列為玄武岩自
青螺村˙陽明妙塔
早期青螺村主要生活區域以東邊為主,西邊相較於東邊發展較慢,經真武大帝指示將石塔安在「山仔頭」的高地,西村落也開始發展起來。現今所見陽明妙塔是於民國60年真武大帝指示重建,正確建塔年代已無從考起。特別的是,陽明妙塔是澎湖石塔中唯一有聚雨作用的石塔,相傳以前久旱不雨時,將俗稱「大青草」植物插於石塔上,幾日後必會天降甘霖,讓
澎湖觀音亭
澎湖觀音亭奉祀的是南海觀世音菩薩,是澎湖極具代表性的古廟,然而觀音亭不僅僅是信仰的中心,更曾是做為重要的戰略位置。在這一帶可以扼守大山嶼,也能遠眺漁翁島和白沙鄉,早在1622年荷蘭統治之前便有駐軍紀錄,後來的明鄭、清領時期也沿用這樣的軍事配置。
五孔頂步道&五孔頂碉堡
在西嶼鄉赤馬村緝馬灣東港的高地上,有一座五孔頂砲台的遺跡。由於砲台石壁上鑿有五孔四角形窗,用來眺望內港、外海的敵情,所以被稱為五孔頂砲台。清光緒年間派駐澎湖的水師總兵吳宏洛建設澎湖城之後,大約於1888年在西嶼建造了五處砲台,緝馬灣這一座便是其中之一。在砲台下方有一座五孔頂碉堡,是順著山勢彎曲往下建造的地下駐兵營房,
吉貝武聖殿
聚落中心的武聖殿是吉貝最早的寺廟,為雙層建築,供奉主神為文衡聖帝,也就是關公、關聖帝君。鄰近的觀音寺,和武聖殿同為村民信仰中心,傳說一百多年前,吉貝東方海面出現一道紅光,村民在當地發現一尊觀音金身,於是將祂帶回,先供奉在武聖殿,隨後募款興建現在的觀音寺,從此吉貝也變得更加繁榮。
金嶼
在白沙鄉有一位著名的商人張百萬,雖然張百萬故居是位於白沙島瓦硐村,但民間盛傳他能成為富翁,卻是和金嶼大有關係!
鎖港自行車休憩站
澎湖菊島線為16條多元自行車路線唯一離島型路線,鎖港自行車休憩站係位於澎湖鎖港里,是菊島線澎南地區第一座自行車休憩站,除提供自行車車友休憩空間以外,更結合國際知名藝術家洪易打造自行車地景藝術,地坪鋪面更結合在地藝術家彩繪海洋生物套膜印製,提供舒適自行車休憩空間外,吸引旅客拍照停留,展現地景美學以塑造澎南景區的自明性,打
順承門
媽宮城又稱為「澎湖城」、「光緒城」。為臺灣最晚的官建城池。清法戰役時澎湖輕易的被法軍攻陷,和議後臺灣巡撫劉銘傳與閩浙總督楊昌濬會籌防務,認為澎湖有建軍事防禦功能城池之必要,遂由當時澎湖總兵吳宏洛監造,於光緒15年(1889)竣工。
虎井嶼遊憩區
虎井嶼是澎湖群島的第七大島,距馬公市7海浬,島上有壯觀的玄武岩柱狀節理。澎湖舊八景之一的虎井澄淵,即是在退潮時,從海崖上俯瞰海面清澈透底的景象。傳說在島的東南側曾經有一隻老虎躲在一個乾涸的洞穴裡,因而名為「虎井」。亦有島上出甘泉的井稱「好井」和閩南音「虎井」諧音而得名的說法,以上說法尚無考據定論,僅供參考與發想。
青螺溼地
國家級的青螺濕地,位於本島湖西鄉北方,海岸濕地類型多樣,有岩礁和礫石海岸、沙灘和泥質海岸,以及紅樹林、潮池、沙洲及魚塭等各種濕地類型,是澎湖各種濕地的縮影。
後寮遊客中心
提供旅遊諮詢、遊艇服務、候船室、販賣部、餐廳等服務。
網垵口沙灘
網垵口沙灘位於望安島南端貝殼砂灘潔淨而無汙染,弧形海灣綿延將近1 公里長。早期由於當地漁船停靠於此,在沙灘上曬網、補網,以及撒網捕魚之情景,故稱之為網垵口,目前已無船隻停泊,而成為當地孩童與遊客戲水的天堂。恬靜與清澈海水、金亮沙子,網垵口之沙灘與夜之美,像個詩人或戀人。若想體驗網垵口沙灘的美景,非得在望安住上一晚不可,
花宅聚落(中社村)
花宅聚落是澎湖地區保存較完整的澎湖傳統聚落之一。漢人300多年前移民到此,先民觀察地形,周圍山丘環繞,宛如花瓣環繞著花心於是在花心,(山仔尾頂)附近墾地築屋,因此名為「花宅」。台灣光復後,以地理位置在望安鄉本島四個村落的中央,而更名為「中社」村。
天台山
海拔53公尺的天台山岡丘草原帶為望安島之最高峰,附近是澎湖著名文石產地,山四周草原平坦,偶有牛羊漫步,美景自然天成。天台山已成為眺望望安本島和對岸花嶼最佳的景點。天台山岩層主要為微輝長斑岩塊,其節理成片狀。西側海崖下有壯觀的玄武岩景觀,依循步道下至西邊海岸,可發現一處高達30公尺海蝕洞奇景,微輝長斑岩的節理之美與虎井、
鴛鴦窟、藏軍洞
「鴛鴦戲水-鴛鴦窟」位於望安島上東北方,是一座天然的山谷地形,傳說早期因多處的水窟,有鴛鴦在此戲水棲息而得名。外海則有狀似馬鞍的馬鞍山嶼為屏障,因此,在日據時代被日軍打造為重要海軍基地,其中「藏軍洞」就是此區殘存的歷史遺跡。
澎湖廳憲兵隊
澎湖廳憲兵隊經歷清、日治到國民政府時期的使用及改建,不僅在歷史意義、建築藝術性上都有獨特的風貌。周圍鄰近天后宮、順承門、篤行十村...等古蹟遺址,是喜歡探訪古蹟文化的遊客們最適合的一個景點。
南方四島
南方四島國家公園主要是由東嶼坪嶼、西嶼坪嶼、東吉嶼、西吉嶼及周邊島礁所組成,是生態旅遊重鎮,海底藏著一整片薰衣草森林秘境,紫色珊瑚礁佈滿海底,只要站在岸上就能看見,景象相當夢幻。
山水30高地公園
山水三○高地位在山水沙灘右邊,鄰近濕地公園的玄武岩懸崖高地,這裡不僅是一座公園,還可以眺望整個黃金貝殼沙灘美景,過去為軍事重地,澎湖縣政府接管後積極整建,並陸續增設高地公園人行徒步道路、遮陽設施、休憩座椅、解說設施、公廁、小型停車場等設施並配合既有營舍整修後,遊客可沿著木棧道,登上山頂俯視整個山水海岸線壯麗海景。
菓葉灰窯
菓葉灰窯位在菓葉村海堤邊的小高地上,高地表土剝落裸露出土褐色的塊狀玄武岩。現菓葉村遺留下的灰窯遺跡,是澎湖最具規模的灰窯業遺跡。
外垵村、外垵漁港
外垵村位於西嶼鄉南邊,北臨內垵村,具有天然屏障,較不易受東北季風侵襲。
澎湖警察文物館
為能有系統保存因年代久遠而散佚各地之舊有警察文物,傳承警察文化。在前局長官政哲指示下,特別籌組成立「澎湖警察文物館」,以統合組織內外資源,保存珍貴史料照片、舊式警用裝備、服飾、學術著作,建立本局歷史沿革、重要事蹟資料庫,彰顯地方特色,使民眾藉此瞭解警察文化內涵,提高對警察之認同感,發揮對外行銷之積極功能。
觀音宮
祀奉主神:觀世音菩薩
南海遊客服務中心
南海遊客服務中心位於南海碼頭旁,所在位置就是澎湖第三漁港,有分新棟與舊棟兩棟建築,主要做為前往南海各島旅遊之遊客候船臨時休息之用,遊客中心內也提供旅遊資訊與前往南海之遊艇業者售票之用,是前往南海和南方各島(桶盤、虎井、望安、七美、東吉、西吉、東嶼坪、西嶼坪)之門戶。
奎壁山日出
奎壁山近海有大小雞善嶼、錠鉤嶼等小島陪襯,面朝東北,是觀賞日出的理想地點,與知名的菓葉日出相比,北寮奎壁山的日出多了東海諸島襯托於海面之上,加上赤嶼做為日出的背景,當朝陽從赤嶼黑色的輪廓間露出,這裡日出景致在視覺豐富性上更顯得出色。
永安宮
祀奉主神:郝府王爺\n祭典日期:農曆四月二十日
吉貝島
吉貝嶼位於澎湖縣白沙鄉、澎湖海域的東北角,距離白沙嶼約為5.5公里,全島面積約3.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10公里,是北海最大的島嶼,由於海域廣大、漁產豐富而成為一個大漁村,更是民眾夏日渡假、蜜月及水上活動的熱門據點。
岐頭親水公園
岐頭親水公園位在白沙島,岐頭親水公園,從港子村大榕樹入口直入,經過水族館後,即可到達。親水公園是利用潮差設計建構的一座公園,是座具豐富海洋生態的園區‧
二崁草原
二崁崗丘草原,日曬強烈,乾燥少雨,不利於灌木叢生長,低矮耐風的草木植披就在這二肯聚落周圍台地上生長起來了,一片平整翠綠,俗稱二崁草原。\n
西瀛虹橋
西瀛虹橋位於澎湖縣馬公市的觀音亭海濱公園內,縣府耗資千萬在觀音亭外海堤搭建,於西元2004年完成,是澎湖地區第一座鋼拱橋。這裡也是近年夏天澎湖海上花火節施放的地點,除了霓紅燈的顏色以外,加上煙火色彩的襯托,讓澎湖夜晚的天空增添了美麗,也是近幾年澎湖觀光形象的地標。
馬公水仙宮(臺廈郊會館)
水仙宮為澎湖四大古廟(天后宮、觀音亭、城隍廟、水仙宮)之一,創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5)為澎湖右營遊擊薛奎建宮祀之。內功奉五神像,分別是大禹、伍員、屈原、項羽、魯班等五水仙尊王,俗稱水仙王。為祈求商船營運順利,漁民所敬拜。
風櫃洞
位在澎湖風櫃半島南端,過去被稱為「風櫃尾」,這裡因為澎湖特有的玄武岩柱狀節理十分發達,而且長年受到海浪的侵蝕,而形成了狹長的海蝕溝。
裡正角日軍上陸紀念碑
裡正角日軍上陸紀念碑為目前國內最早有關日軍侵台的紀念碑,中日甲午戰爭我國敗於日本,於訂立馬關條約之際,日軍伊東中將第一波率領十二艦在林投登陸,受到拱北砲台還擊,所以改派四艦於龍門港裡正角海域發動攻擊,掩護「混成支隊」官兵登陸裡正角。
潘安邦紀念館
以一曲「外婆的澎湖灣」走紅的民歌歌手─潘安邦先生,為台灣澎湖縣馬公「金龍頭眷村」(篤行十村)保留區人。澎湖縣政府斥資整修潘安邦故居,闢建為紀念館,紀念他生平事蹟特別將故居整建為潘安邦紀念館。
七美嶼
七美鄉因位於澎湖群島的最南端,清朝初期稱為「南嶼」或「南大嶼」,但因一般人認為其面積在澎湖群島以南的離島中是最大的,所以在清末民初又回復稱為「大嶼」。目前鄉內轄下有東湖、西湖、中和、平和、海豐和南港等六村。
池西岩瀑
池西岩瀑,位於西嶼鄉西海岸線的中段,形狀變化多端,有直立、彎曲、倒臥、傾斜等。特殊的玄武岩奇觀,範圍綿延廣泛,他的彎曲狀節裡,有著不同的視覺效果。
蔡廷蘭進士第
蔡廷蘭是澎湖唯一的進士,澎湖舊八景詩,相傳即為蔡廷蘭的名作,清朝道光年間蔡廷蘭返鄉祭祖時,建了這間閩式建築格局的進士第。\n2013年已有167年歷史的澎湖縣定古蹟「蔡廷蘭進士第」,在歷經5年,耗資千萬元修復後,正式對外開放參觀。
高雄關稅局馬公支關
典雅的巴洛克風,雪白建築的外觀,這種建築是日治時期的古蹟產物。1905年日本政府在現址建造馬公稅關辦公廳,受高雄稅關管轄。
吉貝文物館
在吉貝嶼南方碼頭灣內,為了保存傳統的石滬文化,因此特別設立了「吉貝石滬文化館」,就在吉貝旅客服務中心內東側設立;吉貝文物館又名吉貝石滬文化館,成立於2003年,展示早期村落生活所需的農、漁、牧等器具,亦保存了澎湖縣最完備的石滬文物。
第一賓館
第一賓館位於澎湖馬公市的觀音亭附近,為日據時期日軍所建。是當年蔣介石先生在澎湖的行館。混合著和洋建築工法的建築藝術,外牆以咕咾石搭建,庭院內則種植許多植物和樹木,也鋪設步道。是今留存之行館當中唯一且有戰略設施者,且設備完整,具有充分而豐富之人文、歷史、軍事意義,極具保存價值。在民國87年12月10日縣府公告為澎湖縣縣定
桶盤嶼
桶盤嶼位於澎湖本島西南方,是澎湖群島中玄武岩柱體最大且最具規模的島,因形狀相似桶或盤而得名。由玄武岩石柱形成的陡峭海崖,岩柱顏色因氧化變成淺棕色,頂部則風化成球狀構造,所以有「澎湖黃石公園」之稱。
澎湖菜園牡蠣殼藝術社區
澎湖菜園位於馬公的東南方,菜園里內灣環境天成,為一半封閉式海域,避颱風且不受東北季風影響;四周無人工汙染源,是極為優良之養殖海域,西元1920年日本人曾於菜園漁港至雙港仔海域養殖珍珠。
方思溫紀念公園
在澎八瓦硐段沿線上的方思溫紀念公園、思溫亭,是為紀念本縣漢文大師方老先生對地方的貢獻,祂畢生奉獻公職、鄉里、社會等事蹟,足堪後人典範,縣政府特別在九十年二月頒發褒揚狀表彰一生不朽的功業,當時的賴縣長在白沙村民的建議下,興闢「方思溫紀念公園」,以感念其一生貢獻,表達地方對漢學大師方思溫先生永遠的懷念與感恩。
水仙宮(嵵裡)
祀奉主神:水仙尊王\n祭典日期:農曆十月初十
菓葉海堤
這裡是菓葉海堤,正好鄰近菓葉觀日樓不遠處。
潭門港
潭門港是望安最重要的對外門戶,也是望安主要漁業用港,是往返南海七美、虎井、桶盤、將軍嶼等島嶼,和跟馬公間的船隻的停靠轉運站。是往返南海七美、虎井、桶盤、將軍嶼等島嶼,和跟馬公間的船隻的停靠轉運站。
將軍廟
因位處將軍村落西方,又稱「西宮」,據《將軍廟重修敬立落成碑記》所述,李將軍是明朝遺臣,於永曆十八年(1664),李將軍英靈大顯,親自採取木材及金身來澳(即將軍北漁港內側的「將軍爺滬」),木材上隱約有「李府將軍」字跡,村民感其靈應,便立即以該木料建成「將軍廟」崇祀之。
青螺沙灘
青螺沙灘,在澎湖湖西鄉北岸,這裡也是澎湖重要的生態區之一。\n這沙灘綿延數百公尺的珊瑚碎屑海灘,後段還有細緻的貝殼沙。這裡有海岸濕地,招引著候鳥成群過境或停留,亦有保育類鳥種小燕鷗在此繁殖,也是澎湖鳥類最大棲息與度冬地之一,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生態資源。
觀音寺
建於清朝道光七年間(西元1827年),歷史悠久且造型特殊的建築,常吸引遊客前來留影。根據當地居民敘述,自從奉祀菩薩神威庇祐,海利滿載,石滬漁撈豐收,合境平安,四時無災,八節有慶,居民生活安居樂業,也因此成為當地宗教信抑中心。
北極殿(紅羅)
祀奉主神:玄天上帝
馬公觀音亭休閒園區
觀音亭是澎湖首屈一指的古剎,位在青年活動中心旁;立於廟前,可遠眺西嶼落霞,景色極佳,早在400年前的澎湖廳志便有「四方煙波浩杳,景頗幽曠」 的美譽,也是「西瀛勝境」所在。素有【觀音夕照】之美譽。 觀音亭始建於清康熙35年1696年,主祀觀音菩薩。
上帝廟(井垵)北極殿
據說原本是明崇禎3年(1630)先民遷居井垵之後,將其從大陸帶來的真武大帝神像,在此所興建的小廟,稱為「上帝廟」,清朝中葉以後被玉帝頒封為「北極殿」。
鳳凰殿
祀奉主神:萬府千歲\n祭典日期:農曆五月七日
五府千歲廟
祀奉主神:酈府王爺\n祭典日期:農曆五月二十二日
北極殿(西溪)
祀奉主神:真武大帝\n祭典日期:農曆三月三日
大關口觀音寺
祀奉主神:觀世音佛祖\n祭典日期:農曆二月十九日
開帝殿
興建於清乾隆49年(1784),距今已兩百多年歷史。相傳廟中的神農帝神像是村民在流水裡撿一塊木頭,然後拿到大陸請雕刻師傅雕刻而成的。開帝殿裏有一座年代非常久遠的香爐就會凝聚水珠,曾多次被竊,但最後都能完好如初的找回來。
鯨魚洞(同小門鯨魚洞)
小門鯨魚洞位於澎湖縣西嶼鄉的小門村,鯨魚洞原本是一處玄武岩岬頭,但長期受到東北季風,以及海水的不斷沖蝕之後,最後因為海蝕作用,而貫穿出一個如海岬般的海蝕拱門,外型就好像是一隻擱淺在海灘上的鯨魚,因此得名「鯨魚洞」。
山水吳家古厝
來到山水沙灘戲水時,在堤防邊一處,在多數現代化建築房舍裡,有兩間低矮的顯目古厝,古厝水平排列,灰沉樸實的色調,在這對比下顯得特別。山水古厝,屋背下半部為亂石砌,上半部為咾咕石混水泥灰,屋角是交丁砌,使房子看起來更牢固,還有一些花磚,可惜在無人居然和維護下,已坍塌不少。
虎頭山
虎頭山位於湖西鄉青螺村,海拔高度為29.47公尺,臨近海岸,可眺望周邊散落之小島,包括員貝嶼、雞善嶼等,海天一色,視野寬闊。
風櫃尾蛇頭山荷蘭城堡遺址
風櫃尾荷蘭城堡位於馬公風櫃里突出的小半島上,也就是俗稱「蛇頭山」。創建於明朝天啟二年(1622),由荷蘭人所興建,為貿易往來的據點,是全臺最早完成之西式城堡,有著相當顯著的戰略位置及文化價值。目前列為國家古蹟之一。
學仔尾海蝕平台
位於西嶼鄉小池角與赤馬地區間的學仔尾,隨著潮汐的變化,退潮時露出寬廣遼闊的潮間帶與礁岩地形,海蝕平台上能發現大量螺貝等潮間帶生物;一旁還有大片的沙灘,學仔尾海蝕平台是澎湖天然秘境之一。
吉貝嶼
吉貝嶼全島面積約3.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13公里,是北海最大的島嶼,國內最熱門的旅遊景點。全島地勢東高西低,由海積地形組成的美麗沙灘及沙嘴,為本島最大的地形特色,沙灘位本島西南,由西崁山向南延伸;在沙灘的盡頭,因受海流影響而形成伸入海中的沙嘴,全長約800公尺,最寬處約200公尺,島的四周人工分散設置許多大小石滬,全
小門村˙鐵鑠石塔
小門村地理屬俗稱「網行岐山」環抱,村民選擇低窪處並依山勢而居,故建塔鎮守山靈,以防止侵入村落的陰氣。另一說法,為當地一位許姓村民拿著鋤頭到此山坡挖掘,而觸動山靈,導致精神失常、胡言亂語,經由溫府王爺指示,安設石塔來鎮壓山靈,以庇佑居民平安。鐵鑠石塔坐落於小門村西方山丘上,有指引漁船進出漁港的作用。資料來源:小門村地方耆
東吉嶼
您知道澎湖有個海洋國家公園嗎?「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包含東吉、西吉、東嶼坪、西嶼坪四個島和周邊島礁、海域,由於人煙稀少,仍保持原始樣貌,是生態旅遊重要地點。
東方龍馬
位於吉貝嶼港口東西側的大型鐘缽和木魚石塔,並非普通建築,而是用來鎮守吉貝的石敢當,通稱「東鐘西叩」。
北鐵砧嶼
澎湖有兩個鐵砧嶼,因外型和鐵砧相似而得名。其中隸屬白沙鄉的北鐵砧嶼,位於澎湖本島西北方外海,是一座無人島,主體由玄武岩方山台地構成,四周被陡峭的海崖圍繞,柱狀玄武岩底層的火山角礫岩,岩性比較脆弱,因東北季風影響,北岸岩層受到海流長期沖刷侵蝕,形成一個巨大海蝕洞,連小型船隻都能進入,規模比西吉嶼的藍洞更大,是澎湖最大的
西嶼西臺遊客中心
提供旅遊諮詢、販賣部等服務。
眷村文化園區
篤行十村是台灣最古老的眷村。日治時期,日本馬公重砲兵大隊進駐後,陸續興建了軍事設施、官舍和宿舍,就是篤行十村的前身。
鎖港南北石塔
澎湖的冬天氣候惡劣,經常吹起狂風,因此居民常會設置避邪物,例如石敢當或者石塔,用來鎮風、制煞。鎖港南北邊各有一座石塔,北塔叫做子塔,南塔叫做午塔,正式名稱合稱子午寶塔,是澎湖最為壯觀的鎮風塔。
風櫃洞
到澎湖遊賞的人,一定要到風櫃聽聽濤聲,否則便不能算是到過澎湖。「風櫃聽濤」為澎湖知名的景點。風櫃里位於風櫃半島的尾端,澎湖當地人稱呼「風櫃尾」。聚落南岸的玄武岩柱狀節理十分發達,因為波浪侵蝕造成狹長的海蝕溝,海蝕溝的底端又被侵蝕成海蝕洞,再由海蝕洞順著節理縫隙形成一個通到地面的小孔,每遇南風漲潮時長浪順著海蝕溝灌入,海
內垵沙灘
內垵遊憩區擁有一片廣大的沙灘,白色的細沙與平坦的地勢,為內垵村與外垵村村民戲水與潮間帶活動的場所。站在沙灘後方依照地勢所興建的木棧道,遠眺池西的學仔尾岬角,細軟的沙灘與澄澈的海水是內垵遊憩區最吸引人的特點。
西嶼東臺軍事史蹟園區
西嶼東臺與西嶼西臺為同期興築的砲臺,內有圓拱形磚石構造的官、兵房及彈藥庫,與馬公金龜頭砲臺共同扼守媽宮港。現與澎防部移交的西嶼西堡壘、東堡壘、東昌營區共同規劃成西嶼東臺軍事史蹟園區。
七美人塚
相傳為明朝時,成群的盜賊從七美的南邊海岸登陸,當時島上的男人都出海捕魚,剩下老弱婦孺,其中7位女子正在附近山上農忙(一說在井旁洗衣),不幸遇上倭寇侵襲,最後不甘受辱而相攜投井。事後鄉人,用土填井,後來長出7棵枝葉茂盛的香楸樹,民國38年劉燕夫縣長與何志浩將軍前來憑弔,何將軍有感而發,撰寫七美人歌一首,刻立於石岩上,歌曰
大獅風景區
大獅風景區海岸線連綿的柱狀玄武岩海崖奇觀,聯結著向東延伸入海的小海岬,讓該處海岸線顯得氣象萬千。特異之造型和色調與四周白色浪花呈現對比更顯突出,增添幾分雄偉氣勢,其形如一隻蹲伏於海崖的石獅,在蒼勁海水、天際灰濛間眺望著無垠大海,大獅之名由此而來。
望安中社古厝
中社古厝區位於望安鄉,古時稱作花宅,保留完整的澎湖集體古厝民宅,光復後改稱為中社村,其建築型態為三合院建築,主要大部結構由內向外看,是特殊的古聚落建築文化特色。
媽宮古城
馬公市在前清時代稱為媽宮城,清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十二月始建城牆及城樓。歷經百餘年來的變遷,城牆已拆毀殆盡,如今僅餘六座城門之一的順承門,及北門附近的一小段城牆,可供後人憑弔。
內垵遊憩區
後灣為內垵村西南與外垵村以北灣澳,由窟仔邊到鼻尾,因位於內垵村落之後(北),而稱後灣。
白沙嶼
地質景觀多變,南方有美麗的白色沙灘,是典型的沙嘴地形,還有因受到海水侵蝕而形成的豆腐狀的灘岩及壺穴;東岸的塔狀及彎曲狀的柱狀玄武岩,造型均十分特殊。
彩繪油桶(漁人碼頭)
位在第二漁港的彩繪油桶,是縣府近年推動的人工造景,這原本是提供給第二漁港漁船漁業用油補給的中油儲油槽,透過油漆彩繪上澎湖知名的景點,晚上再打上夜間燈光後,變得美輪美奐,成為遊客喜歡取景拍照以及情侶散步的好地方。
雙湖園
雙湖園是由澎湖軍方所建築,將兩處湧泉處築壩成湖,一為開元湖,一為惜源湖,此園草木茂盛,九如橋宛延湖上,風景美麗,下游出海口為菜園溼地,生態豐富,各種鳥類棲息覓食,唯一重要的賞鳥區,目前被列為重要的溼地保育區。
二崁陳家古厝
是澎湖古聚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列為三級古蹟。澎湖西嶼鄉二崁村,今保存有氏近百年以上古厝一座,為五落大厝,平房,門窗屋簷,完全閩南古式,雕樑畫棟,浮雕、書畫,相當高雅。
澎湖水族館
澎湖水族館前身為澎湖水產試驗所,自民國82年起動工,歷經四年完工,並於87年4月起開放購票參觀,當時為國內第一座同時結合科技研究、社會教育與觀光遊憩等多樣化功能的水族館,同時也是當時全東南亞最大的水族館。
澎澎灘(活龍灘)
澎澎灘位於澎湖的白沙鄉,澎澎灘就像它可愛的名字一樣,沙灘的部分並不大,大概散步十多分鐘就能走完了,這是因為澎澎灘還只是新生的沙洲,目前正在持續慢慢成長當中喔!
二崁聚落保存區
二崁古厝社區,這裡處處可見石磚紅瓦所建造的傳統房舍,腳下的不是柏油路,而是傳統的石磚。在民國78年,二崁村被列為傳統聚落保護區,也是台灣第一個傳統聚落保護區。
大嶼常民生活文物館
文物館位於老人文康活動中心裡,目前活動中心一樓為禮堂,供鄉民在此進行休閒活動,比如卡拉ok。另外還設置健身房與會議室,為一個兼具多功能的活動中心。
鎖港里南北石塔
鎖港石塔由南塔(午塔)及北塔(子塔)二者所組成,位於舊聚落北方,近三層樓高;鎖港石塔為九層階梯狀的黑石疊砌而成的圓錐形塔,為澎湖石塔中,形式最為古拙者之一。原為七層疊形石敢當,於民國五十一年重建後改為九層,為全澎湖最高之石塔,約十四公尺高。
澎湖孔廟(文石書院)
文石書院是昔日澎湖唯一的書院,也是最古老的學校,創立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後於中法戰爭中受到破壞。日治初期,文石書院被設立野戰醫院,醫院撤走後書院被重修改建為澎湖孔廟。
吉貝石滬文化館
在吉貝嶼南方碼頭灣內,為了保存傳統的石滬文化,因此特別設立了「吉貝石滬文化館」,就在吉貝旅客服務中心內東側設立;吉貝文物館又名吉貝石滬文化館,成立於2003年,展示早期村落生活所需的農、漁、牧等器具,亦保存了澎湖縣最完備的石滬文物。
山水沙灘
山水沙灘為澎湖必訪的沙灘之一,綿延200多公尺,由於澎湖天然資源豐富,較少遭受到人工的污染,沙子呈現美麗的金黃色,周邊生長大片翠綠馬鞍藤,在陽光的照耀下,蔚藍海面,翠綠植被及黃金沙灘,組成鮮豔的色調,成為遊客必訪的旅遊勝地。
林投公園
走進澎湖湖西鄉的林投公園,看到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致,而林投公園也是澎湖縣早期僅有的綠地。從西元1946年開始,澎湖縣政府積極造林,並在林投這片土地,種植了將近九萬株的麻黃。而後於西元1957年在此設立公園,因此,林投公園成為澎湖縣唯一政府設立的觀光公園。
吉洋海樹陳列館(已歇業)
『海樹』是澎湖四寶之一,本館顯揚了海樹珍寶伸展之美,增添吉貝旅遊觀光資源,可豐富旅者視覺享受及提昇心靈上的人文涵養,歡迎蒞臨參觀。
澎湖縣文化園區
澎湖縣文化園區是屬於澎湖縣文化局區域範圍之一,也是澎湖最大的文化休憩場近年來,澎湖縣文化局將文化局演藝廳外的廣場和藝廊的空地為圓心,結合週邊的二呆藝館、澎湖縣科學館,規劃成一個完整的文化園區。
牛心山(牛心灣)
牛心山位在西嶼的東南側,在赤馬村至內垵村的邊海公路上,赤馬村與內垵村的交界。牛心山本是一小型的陸連島,是個火山熔岩冷卻後形成的玄武岩方山地形,經過長時間海蝕與風化作用,形成外型宛如一顆牛心的景觀山丘。
西嶼西臺(西臺古堡)
西嶼西臺位於西嶼鄉外垵村的海岸邊,占地約八公頃,又稱作西嶼古堡,是清朝劉銘傳所修之砲臺,清法和議後,劉銘傳為防臺灣海峽受賊寇侵擾,奏請於澎湖設總兵一名,並加強澎湖防務,興建大城北砲臺、金龜頭砲臺、西嶼東臺和西嶼西臺等四座新式阿姆斯壯後膛砲砲臺。
篤行十村眷村文化保存園區
篤行十村是臺灣最古老的眷村,前身為日據時期澎湖島要塞司令部和馬公重砲兵大隊軍官宿舍。二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改為澎湖防衛司令部軍官宿舍,並命名為「篤行十村」。
菊苑休憩園區(澎湖休憩園區)
位於馬公市菊苑、東衛林地及天人湖等區之「澎湖休憩園區」,親子草坪活動區與公廁設施,提供遊園民眾更完善之活動場地及基礎服務設施。
保安宮
保安宮是先民祖先由大陸供奉而來,在渡海來澎後,於順治2年興建,嘉慶元年遷移現址奠基於本村,由於對疾病、地理水土等問題,對善男信女所祈求的均能有明確的指引和親身顯靈,故至今為村內民眾所敬仰供奉。
跨海大橋
澎湖跨海大橋銜接白沙鄉與西嶼,全長約兩千四百九十四公尺,於民國59年完工通車,曾經是東亞第一大的跨海陸橋,它橫跨白沙島和漁翁島之間‧
七美嶼燈塔
七美嶼地處澎湖群島最南端,是澎湖九十座島嶼中的第五大島,同時也是標高第二高的島嶼,約66公尺,僅次於貓嶼,自古即是台灣海峽的要衝,也是大陸居民移往台灣的中繼站。
將軍澳嶼(將軍嶼)
將軍澳以矽質玄武岩為主,表面即為平坦,是屬於典型的玄武岩方山,和望安嶼僅一海浬之遠,航程約5分鐘。早年因採集珊瑚、文石而繁榮富庶,漁港街道上小樓房櫛比鱗次,而有「小香港」之美名。此島也是澎湖少數在早年就開始建有樓房的地區,故這裡二、三、四樓的樓房很多,另這裡亦有為數極多的窄巷老房,有著傳統的柑仔店。
觀星公園
山水觀星公園,位在山水東側最高處,居高臨下可鳥瞰山水沙灘和山水漁港,蔚藍大海盡收眼底,另一頭可見鎖港與山水之間遼闊的海岸草原與沙之徑,寬闊的草原,夏天翠綠與冬天蕭黃都有獨特之美。在這裡可以晨間看日出,傍晚看夕陽,夜晚觀星。
漂流木水上遊樂行(疑似已歇業)
漂流木水上遊樂行
顯濟殿
興建於乾隆四十六年,在澎湖亦屬歷史較早之廟宇,於民國五十四年重建至今,廟顏之木雕鑿花為建天后宮時之雕鑿大師黃良師傳弟子之作,是澎湖唯一一座祭祀謝安為主神的廟宇,神格化後的宰相相謝安,稱為「顯濟靈王」,因淝水戰爭的護國大功,被稱為「護國尊王」。
奎壁山遊憩區(摩西分海)
奎壁山在海水退潮的時候會露出一條S型的長長的礫石路,將奎壁山與赤嶼兩地相接,是典型的陸連島地形,在退潮的時候可以下去踏浪走到赤嶼。
玉聖殿
澎湖地區首座奉祀「玉皇大帝」宮廟,於清順治年間建廟迄今三百餘年,期間歷經四次修建,民國93年重建為609.89平方公尺,佔地面積184.48坪座西北西朝東南東之宏偉建築,為湖西鄉首座天井式廟宇建築。
朱王廟
祀奉主神:朱府王爺\n祭典日期:農曆九月二十四日
北極殿
祀奉主神:真武大帝\n地址:湖西鄉城北村沙港村14號
中正堂觀日平台
位於馬公市新復里的澎湖防衛指揮部中正堂,興建於一九六七年,早期是軍方大型會議室內場所,在這中正堂後方,近年設有有一觀日平台,在這裡有更多的寧靜與超遼闊視野,可見海岸線與潮間帶。在這裡看海,看夕陽,更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西瀛虹橋,不需要在觀音亭跟遊客擠著看夕陽,別有洞天的中正堂觀日平台更可以接近大海與夕陽。
吳府宮(七美)
吳府神係於西元一七0六年,金門、廈門等縣居民遷澎湖縣望安鄉定居時隨身帶來崇拜,後因居民生活問題,分遷移七美鄉(原大嶼)開嶼時,供奉吳必力信仰崇拜,故名曰吳府神,廟名稱為吳府宮。
觀音廟
祀奉主神:觀音佛祖\n祭典日期:農曆二月十九日、農曆六月十九日、農曆九月十九日
福德祠
乾隆五十六年由澎湖通判將曾年倡首募建本祀遷移並新雕部下二尊奉祀,又於嘉慶之年增祀福德夫人至民國九年,原有財神爺,被日本人拆去,故將財神爺請來合祀奉拜至今。
吳府宮(望安)
建於康熙卅六年(1697年)原名「后寮宮」,然因其信徒遍及西埔和頂田仔,並不侷限於后寮,故改以該宮主神吳府王爺名諱為廟名。除主祀吳府王爺外,並供奉薛、溫、張三府玉爺及太子爺等。
鎖港鎮風石塔
鎖港石塔由南塔(午塔)及北塔(子塔)二者所組成,位於舊聚落北方,近三層樓高;鎖港石塔為九層階梯狀的黑石疊砌而成的圓錐形塔,為澎湖石塔中,形式最為古拙者之一。原為七層疊形石敢當,於民國五十一年重建後改為九層,為全澎湖最高之石塔,約十四公尺高。
講美鎮海社區海堤公園
講美鎮海社區海堤公園是連接講美社區及鎮海社區的海堤公園,在民國88年5月白沙鄉講美與鎮海社區總體營造推動下,設計了這座外觀造形是OK字樣的社區標誌,為此座海堤公園增添了趣味、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標。
雁情嶼
在前往湖西鄉的中正橋上,在中正橋的東側海面上有座小島嶼安靜地矗立於海中,對比橋上的車水馬龍,海中的孤島顯得神秘而寧靜,這座島嶼就是雁情嶼。
龍門村˙石塔
龍門後灣沙灘與兩側的東鼻頭與龍崗大山形成一個山凹,此地理環境似海浪拍打時會直衝村莊,帶來不好的煞氣,對居民有不良影響,故建塔治水收水煞。相傳於安塔時,使用活雞祭祀,並放於塔底,當時石塔頂部並無飾物,可直通塔底,村莊老一輩憶起小時候只要到石塔附近遊玩,皆想從石塔縫隙一探究竟是否真有其物,趣味十足。其中,塔底的八處伸腳有鎮
沙港村˙花後塔
沙港擁有廣大的潮間帶,有豐富的海洋資源。花後塔坐落於「花後」的海上,故名。於民國53年經玄天上帝乩身指示建造,因村里南方山頭地勢較高,北方地勢平坦,無法相抗衡抵擋,為使南北互相呼應而建此塔。且石塔一處留有「風口」,造型相當特殊。資料來源:沙港村地方耆老口述、部分摘自《澎湖的辟邪祈福塔》一書
龍門濱海園區
龍門濱海園區位於澎湖本島的最東側,處在龍門、菓葉兩村中間的草原地帶,園區內的龍門後灣沙灘面朝台灣海峽,沙灘上有著名的坦克車造型廁所與更衣室,從階梯往上走,還能遠眺美景。因為與龍門村聚落中心有點距離,地點較為隱密,非常適合喜歡秘境氛圍的遊客。
漁翁島遊客中心
西嶼因為位在澎湖本島的西邊而得名,別名則是「漁翁島」,因為自古台灣海峽的漁產就極為豐富,有許多的漁船在西嶼的西邊海域進行作業,因此漁翁島也曾作為歐洲人對澎湖群島的通稱。
小門自然紀念物
小門嶼四周環海,長期受波浪與潮汐的作用,塑造出多樣的海蝕地形。其中「鯨魚洞」是澎湖易達性且容易觀察的海蝕拱門,它的形成是因為受到海浪的侵蝕,將海崖貫穿變成中空,所以被稱為海蝕拱門。若是走到洞裡,還可以聽到十分震撼的海濤聲。
桶盤嶼蓮花座
桶盤嶼西南海岸有一海蝕平臺,又被稱為浪蝕臺、波蝕棚,顧名思義就是海浪不斷地侵蝕著海崖,造成海崖逐漸崩退,形成和海面幾乎同高度的平坦岩台。在這海蝕平臺上有一座蓮花座,它其實是一個海底火山口的構造,因為四周經常被海水沖蝕而凹陷,只有中央有一個突起的小山丘,從遠處看起來就像蓮花座,因而被命名,當地人也稱之為「蓮花臺」。
花嶼
澎湖群島的火山岩地質都屬於玄武岩,唯一的例外是花嶼,構成的岩石是安山岩,安山岩是火山噴發岩漿快速冷卻而成的岩石,黏稠性高、流動速度慢,多半在火山口附近堆積成錐狀,和玄武岩形成的方山地形不同。大約形成於6,500萬年前,是澎湖最古老、也是最西邊的島嶼。
貓嶼
貓嶼位在望安西南16公里、花嶼南方8公里海域,隸屬望安鄉花嶼村,包含大、小貓嶼及周圍礁岩。大小兩島都是玄武岩構成,四周被陡峭懸崖圍繞,攀登不易。
西吉嶼
西吉嶼位在東吉嶼西方約4.5公里,和東吉嶼同屬「南方四島國家公園」之一,西側及北側有著玄武岩海崖,柱狀節理分明,綿延數百公尺,十分壯觀,也被列為「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居民已於1978年全數遷出,目前是一座無人島,要登島需先經過申請。
東嶼坪嶼
南方四島中的東嶼坪嶼是澎湖火山熔岩形成的島嶼,屬於玄武岩方山地形,島上處處可見玄武岩節理景觀,東岸及北岸有海蝕溝、海蝕洞及海蝕柱等地形。南岸和西岸則有珊瑚碎屑組成的砂礫灘,其餘是陡峭的柱狀玄武岩海崖。西南側的碼頭邊,還有一塊火山角礫岩及岩脈組成的岩塊,當地人稱為「塔仔」。
澎湖天后宮
對大海的子民而言,海上守護神-媽祖當然是重要的心靈寄託。澎湖天后宮是台灣最早建立的媽祖廟,列為「國定古蹟」。早期福建沿海漁民為保佑出海船隻與作業平安順遂,會在船上供奉媽祖以求庇佑,後期則在澎湖定居後移往岸上建廟奉祀,時光飛逝,轉眼間庇護澎湖縣民400多年,當時稱為「娘宮」、「娘娘宮」、「娘媽宮」、「媽娘宮」、「媽祖宮」
四眼井&乾益堂
中央老街是馬公、甚至是整個澎湖群島最初發展的街道,從媽宮建城的時候就已經存在,至今已超過四百年的歷史。過去的中央街是澎湖人生活的重心,如今隨著馬公市的發展已經轉型成觀光老街。
東衛石雕公園
東衛石雕公園座落於東衛水庫北邊,位處於潮間帶的東南側。向北邊可眺望西衛、澎湖灣等地點。澎湖群島多數地形均為玄武岩台地,不乏石雕原料,因此成就許多石雕藝術家。東衛石雕公園內共有四座大型石雕作品。
桶盤地質公園
桶盤嶼距離馬公本島約6海浬,桶盤嶼全島均由玄武岩節理分明的石柱羅列環繞而成,柱狀節理發達,堪稱澎湖之最,素有澎湖的「黃石公園」美譽。本島柱狀節理與板狀裂理都十分發達,原先都呈現六角或五角形,由於受到劇烈的風化和侵蝕作用,岩柱的稜角已呈現圓形狀,部分玄武岩柱頂端都已經風化成球狀。
菓葉觀日樓
菓葉村近年來成為欣賞日出的著名去處,是湖西鄉東側一個純樸的小漁村。「菓葉」是一種植物俗稱,它的學名稱為「黃槿」,早在明朝時,這裡就有一大片茂盛菓葉林,因此成為澎湖以植物命名的村落之ㄧ。
岐頭遊客中心
位在岐頭碼頭旁邊的岐頭遊客中心,有提供旅遊諮詢,賣店服務,從這裡也可以購票前往東海次系統各島嶼,像是員貝嶼、澎澎灘、雞善嶼和錠鉤嶼等不同的島嶼。
澎湖跨海大橋
澎湖跨海大橋全長共計2,494公尺,橫跨白沙、西嶼兩島之間的吼門水道,水流湍急,流速據說可達每秒3公尺,為澎湖海域第二險流。每當冬季東北季風來臨,更是怒濤洶湧,難以行船,因此,1965年始建跨海大橋,1970年完工通車,以解決漁翁島往來的交通困境。爾後,因橋樑腐蝕嚴重與橋梁坍蹋,於1984年拓寬陸堤,1996年完工通車
吉貝遊客中心
提供旅遊諮詢、候船室、販賣部、文物展示等服務
小門嶼
小門嶼位於西嶼島的北端,與西嶼有寬約20公尺的水道相隔,現築有小門橋連結兩島。全島面積雖然只有0.5平方公里,但小門嶼的地質地形景觀,卻是澎湖群島的縮影,有活的戶外地質教室之稱。
小門地質探索館
小門地質探索館於2020年7月進行第三次整修工程,於2021年1月底重新開幕並重新更名為小門地質探索館,以史前風貌帶入地質打造聲光影音震撼的場館。共分為6大區:入口意象服務區、深海岩石區、蛋型投影區、恐龍及植物模型造景區、玄武岩介紹牆、出口展示區。詳參觀資訊請點閱讀更多
龍埕
「龍埕」為一段長達600公尺內曲、南向之凝灰岩與玄武岩互層的地形地質,並經過千百萬年的海蝕作用後形成平整的海蝕平台。由於熔岩流在流動覆蓋過程受到營力互相擠壓後,形成動感十足的褶皺現象,加上不同種類的藻苔色澤強化褶皺曲線條紋的立體感。由崖錐頂上俯瞰平台,可見綠、白、灰、褐之曲線蜿蜒其上,整體看來宛若一條翻騰在藍天碧海中的
望安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
潭門港旁不遠處,一座似海龜造型的建築,矗立於望安嶼的東南方。進入館內,望安自然生態盡收眼底,候鳥、保育生物紛紛登場,當然少不了最重要的「綠蠵龜」,除了龜種的特徵辨別及分布環境,海龜與民間祈福活動「上元乞龜」,均為館內耐人尋味的展示內容。
將軍澳嶼
當地居民早年因採集珊瑚而致富,因此相當繁榮富庶,漁港街道上小樓房櫛比鱗次,頗有港市風情,而有「小香港」之美稱。